创建“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报告——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

网站首页    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特色学校    创建“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报告——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

2014年1月11日

近几年来,学校认识到“在求真的知识世界”里,科技教育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首要手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已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我校非常重视科技教育。为了加强我校科学普及工作,提升科技教育质量,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根据昆山市科协和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对照《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了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此,拟申报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力求通过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学校是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摇篮。为此,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学校领导始终将科技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组建了由校长为组长的科技特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科技辅导工作小组,由分管科技的副校长为组长,教道主任为副组长,以科学教师为专职科技教育干部和科技辅导员组成,负责科技教育的日常事务。制订有科技教育三年规划,每学年将科技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学校工作总包含有科技教育工作的专项内容。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共同研究,组织和指导科技活动。

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校十分注重及时补充和休整,校领导定期对科技工作的发展做专门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确立活动主题,使科技工作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加强对科普法的宣传,使大家对科技工作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提高。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和老师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二、建立评估表彰激励机制,加强基础建设与理论研究

1.建立评估表彰激励机制。这几年来,学校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与学校科技评估表彰激励机制有密切联系。一是在《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特设科技教育专项,把教师的科技教育的实绩纳入业务考核,通过考核奖励优秀老师,并为学生的教育探究提供资金保障。对参与科技指导工作的教师给予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对有重大成果的教师,在各项评优、业务考核中给予优先,并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奖励,在这个政策的吸引下,教师们感到自身价值得了肯定,对工作给予了更大热情。同时也切实培养了一批有较高专业水准的科技教师,充实了学校的科技教育队伍。

学校每年均提供专款用于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和鼓励科技活动成绩突出的学生和辅导教师,对优秀的学生,学校在奖学金中专设单项奖学金和特殊贡献奖,激励同学们的积极性,并重点对学校科技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奖励。

由于有良好的奖励机制运行,学校参与科技活动的师生都感到工作很有奔头,因为学校认可了他们的价值,使得参与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2.着力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几年来,我校着力建设好一支稳定、热心科技教育事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专长的科技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外请内联”策略,聘请专家给予指导和疑难咨询(聘请韩仕龙为校外科技辅导员,成立韩仕龙工作室1)。2012年,学校在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多年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先进学校。学校鼓励和支持全体科技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业务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并把每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业绩作为评先评优、评定职称、晋级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组织科技辅导员参与省、市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并在校内进行科技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的相关培训,以提高开展科技教育的能力,此项工作小有成效。三年来,全校共有20名科技辅导员参加过进修或培训,占科技辅导员队伍的90%左右。每年科技辅导员撰写科技论文至少8篇。

3.提供经费保障,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每年均提供专款用于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和鼓励科技活动成绩突出的学生和辅导教师,以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建有微机房8间,共有计算机400台,设在实验楼的面积960多平方米的固定的科技活动室,内有开展机器人、航模、七巧、模型拼搭等各类科技活动所需的材料、器材。科技活动室正常为班级科技小组活动、学校科技俱乐部活动开放,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工作;图书室、阅览室正常开放,现有图书近5万册、其中科普类图书6千多册,电子图书6.1万册,为学生阅读、探究科普知识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校现有多媒体制作室4个、专业信息指导老师为学生学习网络知识、探索网络空间、学习多媒体制作等提供有力的指导;科技成果展览室向学生正常开放,展出科技活动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如科技创新、环保节能作品展览等;对学校科技特色项目——模型制作、机器人专用教室进行配置和整修,并配备了教师专用办公室,在硬件建设上给予必需的资助和保障。

4.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如10月初,我校300位同学参加了科技创新培训,通过活动,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科技创新的思路,为以后的竞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通过科技活动及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树立科技精神和科学观念。

科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培养其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为此我们打破了已有观念,在科技工作自身的创新上下功夫。我们结合中小学课程中的“科学课”“劳技课”,逐步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使之成为“科技课”,通过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树立科技观念。同时其他理科教师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了各类选修课程,以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的体系,使科技教育渗透于各相关学科中。

学校在每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中均列出科技教育的工作计划、实施步骤等。并由教导处牵头,对科技教育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各项科技教育项目也落实到专人专项负责管理。同时,利用校园网开辟了“科技论坛”,进行各项科普知识的宣传和竞赛活动的组织,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2.加强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我校课改的最大亮点。在片面追求分数,科技实践活动课常常处于四面楚歌,面临夭折境地的情形下,作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我们用足用好每节科技实践活动课,配备专职教师,一直坚持开设每周 4节的研究性学习(兴趣活动)。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在普及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不仅做了大量的课题,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能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步骤,把单一性的概念和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相结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拓宽科技教育渠道,形成科技特色项目

1.体现科技特色,营造校园科技教育氛围。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青少年科普知识,学校利用橱窗开辟出科技专栏,悬挂科技横幅;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科技主题班会。如,《科技就在我们身边》《科技与生活》《世博与科技》;每二周一次播放一部科技影片或科普宣传片;每个班设专职科普宣传员,负责张贴在黑板报上或选择文章在班级里宣读,增强了学校科技宣传的氛围。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网、广播站、校电视台、校报等媒体作宣传,加大科技教育宣传力度。学校建有科普宣传栏、宣传橱窗。

2.根据学校实际,开展经常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拍摄、收集各国建筑图片,学生对各国建筑的历史和结构特点的了解,被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科学的环保意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建筑文化和民族特点所深深吸引,从而对学校开展“建模”活动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活动,学校在各班开展“绿色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举行“绿化包干区”授牌仪式;班级“绿化角”评比。

(3)学校每学年举办科技活动月或科技文化节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例如2012年科技文化节期间陆续开展推普科技小论文比赛、科普片展映、世博体验征文比赛、环保创意模型大赛、校园摄影比赛、专家科普讲座、会徽设计大赛、小发明专利申报、学校科技成果展、科技馆进校园等多项活动。多次邀请专家对中小学生创新发明和专利申请专题讲座。

(4)组织学生参观捷安特、中盐(昆山)公司、参观科技馆、等活动。

3.组织参加各类竞赛,科技项目成绩显著。

第十九届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中国风纸模搭拼”项目,团体一等奖

2012年昆山市中小学航模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竞赛),团体一等奖

2012年昆山市中小学航模比赛(“放飞理想迎青奥”全国纸飞机通讯赛),团体一等奖

2012年度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

昆山市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昆山市

昆山市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团体奖),昆山市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

昆山市第六届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团体(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团体二等奖

第七届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

昆山第四届“七巧板科技”智力竞赛优秀组织奖,昆山市

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实践操作比赛(“我心飞翔”纸飞机留空实践团体赛小学组),团体一等奖

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实践操作比赛(缤纷童年小学组),团体二等奖

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实践操作比赛(太阳能小车竞速赛小学组团体),团体二等奖

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实践操作比赛(“我心飞翔”纸飞机直线距离团体赛小学组),团体三等奖

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实践操作比赛(风力小车行驶直线赛团体小学组),团体三等奖

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实践操作比赛(综合团体),团体三等奖

第十九届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中国风纸模搭拼”项目,团体一等奖

2012年昆山市中小学航模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竞赛),团体一等奖

2012年昆山市中小学航模比赛(“放飞理想迎青奥”全国纸飞机通讯赛),团体一等奖

昆山市第五届智力“七巧科技”比赛团体,团体一等奖

第23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蒸蟹笼(沈梓瑜),二等奖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汪倩),银奖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沈梓瑜),银奖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郑子涵),铜奖

第七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汪倩),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2012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动香皂清洗器)(郑子涵),二等奖

五、整合社会多方资源,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1.服务社会,发挥科技特色学校的功能

学校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积极开拓新的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同时也十分注重发挥在社会中的作用。每年的暑假,学校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活动,向居民宣传科普知识等活动。通过活动我们也感到,科技教育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合力,也使得学校在社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形成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在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仅有学校老师的积极参与是不能完全适应新型的教育需求的,因此,学校邀请一批专家学者担任科技辅导员,定期开展讲座和辅导活动,使科技工作不仅局限于学校层面,更多的把视角打开,使同学们能放眼社会,提高科技活动的层次。

通过我校不懈的努力,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类媒体对学校工作进行报道,提高了学校工作的知名度,也使我们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拓展科技教育的渠道。

为了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把科技教育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监督,使学生在家庭中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科学素养。

总之,在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项目,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成绩斐然,活动成果颇丰,学校科技教育氛围浓厚。为此,拟申报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力求通过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继续扎实地推进科技教育,提升教师和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尤其在学校课程设置和特色项目上将作更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

2013年11月


2019年10月31日 15:03
浏览量:0

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