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报告——巴城中心小学

网站首页    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特色学校    创建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报告——巴城中心小学

2014年1月11日

我校坐落在美丽的阳澄湖畔,校园内环境优美,设施优良齐全。学校的科学教育底蕴深厚,科学教育氛围浓郁,航天英雄费俊龙曾在这里学习生活,2008年10 月被中国宇航学会和江苏省科协命名为“全国少年宇航技师”活动基地。近年来,我们确立了以科学教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创办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学校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在校园内营造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浓郁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成绩先后被《昆山日报》、《城市商报》等新闻单位报道。在市科协、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我校积极开展“昆山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学管理,健全机制

我校建立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发挥领导小组作用,积极落实工作制度。学校从制度制订、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着手,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认真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和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科主任、总辅导员、科技骨干教师组成的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科技活动辅导教师队伍。每学期期初和期末举行专门会议,及时布置科学教育工作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2.落实有效的工作制度。学校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一是明确了科学教育工作“十二五”工作目标,围绕工作目标制订了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年终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二是认真落实工作制度。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统管学校的各项科学教育工作。对科学教育的管理制度归纳为“三定”、“两总结”、“一考核”、“一挂钩”。三定是:一定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是科技活动时间;二定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一学期不变;三定活动内容,按计划确定活动内容。“两总结”是:一是全校总结工作,要有科技活动内容;二是每年校园科技节结束后,要进行专题总结。“一考核”是:制定了科技等成果考核条例,将辅导员的科技活动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挂钩”是每年把班级科技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评出科技活动先进班集体,与各班级的评比挂钩。

3.配备优质的科教队伍。学校历来把高起点地组建科技辅导员队伍摆在重要位置,努力铸造“厚生乐教”的师德师风。为了提高辅导员水平,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点:一是校外聘请高层次专业人员作为科技辅导员。聘请市少年宫韩士龙老师作科普讲座,聘请镇水产站技术员、农技站技术员、葡萄种植园专家、园艺师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作科技讲座,到他们所在的单位、工作室参观、实践。二是注重给校内科普人员充电。经常组织科技辅导员外出培训,参观学习,开拓眼界,提升水平。2012年组织三位教师参加在无锡举行的江苏省航模竞赛暨培训会,2013年安排四人次参加市科技辅导员培训。我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培训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努力为青年辅导员的成长创设机会;吸收新教师参加科技辅导员队伍,并把能胜任辅导员工作作为老师评职、评先的重要参考条件。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促进学校科教工作的开展。

二、营造氛围,加强建设

开展学校科学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把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加大经费投入,多种途径营造科学教育氛围。

1.完善科学教育设施。学校能在期初对科学教育投入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各项科学教育经费投入高效合理。我校现有两个科学实验室,一个科技活动室,一个科技仪器室,一个微机操作室,两个科学绘画室及一个小小气象站,一个科技图书阅览区。各项设施设备达到省级Ⅱ类标准,为科学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学校网站专门建立“科学教育专题网”,普及宣传科学知识;学校红领巾广播开设“科普频道”,定时邀请校内外科技辅导员给学生讲解科技常识;学校图书馆中科普图书占总藏书的30%,并且每年都能补充。

2.营造科学育人环境。一是布置科学家的名言。学校教学楼走廊及科学专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科学家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耳闻目染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是“小发明信息角”让学生增长知识。我校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发明的积极性高,为此每个班级班报都设立了“科普角”,布置一些学生发明创造的图片或实物;三在学校橱窗设置科技宣传专栏。定时展出学生科技作品,如电子绘画、科技创想(图片)、航模小能手展示等,营造学习科学的氛围。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课程是学校科学教育的核心。我们结合课程改革,在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中不断强化科学教育的内容,建立了专项课题,编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电子技师校本教材》。同时,组织科学教师认真撰写有含金量的科学论文,两年来我校多位教师十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使我校科学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大幅度提高。

三、开展活动,实践创新

小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学校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形式,开展各项科学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调动其求知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智力,发展特长。

1.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在校级层面专门成立了“电子技师”“七巧板小组”“航模小组”“科技幻想画小组”“科学环保小组”等科技兴趣小组,由指定老师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在班级层面安排每周一次“科学活动”(下午第六节课后),人人参与。二级科技兴趣活动,内容丰富,层次清楚,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开展科教系列活动。开展科学读书活动。每周二利用午间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大众》、《未来科学家》、《科技之光》、《小哥白尼》等科普杂志。在此基础上,在校内开展“撰写科技图书读后感”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和创新兴趣。每年五月份和十一月份的下旬分别开展“科技节”和“科普宣传周”。围绕《青少年科技报》、《小哥白尼》开展了科技教育系列活动: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挂图展、科普征文、讲科幻故事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比赛、科幻画比赛、科技金点子等,校园内墙报、画廊等布置都围绕科普知识,科普气氛十分浓郁。

3.参加各级竞赛活动。积极参加了江苏省和昆山市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参加竞赛的科技组安排专门的训练时间,科学教师认真辅导,学生踊跃参与,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我校有三十多位同学在昆山市智力七巧板比赛活动中,获得了三个特等奖,三个一等奖,六个二等奖和八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昆山市实践操作比赛活动中,获得团体总分三等奖,有十九位同学分别获得了“美好家园”建筑模型场景团体展示赛,桥案承重结构制作团体赛创新制作奖,“电子模拟飞行个人挑战赛”“电动赛车”以及“奥运夺标”遥控赛车足球对抗赛的一、二、三等奖;在全国中小学生“可一”杯金钥匙科技比赛中,我校有三十位同学分别获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在十九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纸模型飞机比赛中,我校有38位同学分别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在“探索宇宙祝福神七航天科普美术绘画”比赛中,有6位同学获奖;在江苏省科技火箭模型比赛中,有8位同学获奖;我校有8位同学取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等级证书全国三级少年宇航技师资格。

4.拓宽学生科学视野。邀请昆山市科技大篷车来校开展科普展,收看央视“十频道”的《科技之光》栏目,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大门,把好奇变为现实,变为梦想,变为未来科学家的奠基石。以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农业生态园艺场、葡萄植物园等,并参与实践劳动。

四、加强整合,注重渗透

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的能力,如动手、动脑、收集资料、有机组合、协作交流等的能力。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学科间的进一步整合,各种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了加强整合效果,我们定时开展不同学科教研组与科学教研组的教学研讨活动,相互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如在“电子钟”的制作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制作说明书,科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组装和调试“电子钟”,信息技术教师要教会学生上网收集电子钟的资料,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收集的钟面图案进行再创作等。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用、创”的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各项科学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是我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之一,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踏实工作,力争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2019年10月31日 15:03
浏览量:0

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