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
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市教育局、科协等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年度制定的工作计划,围绕“教师队伍培养、品牌项目打造、特色学校创建和社会影响力塑造”等四个方面,拓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空间,提升科技教育水平,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普及教育和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作出贡献。
2015年度中,我市青少年参加了省级以上科技竞赛11项次,共获得国际级赛事金奖1项、银奖1项,全国级赛事奖励106人次,省级奖励1200多人次;新增1所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2所苏州市级特色学校,青少年宫在内的11所单位被授予为省科技模型活动基地称号,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大赛十佳学校;落实科普经费,新建7个科技活动特色场馆,建设25所机器人教学试点校。
纵观全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面不断加大,项目覆盖到全市85%的中小学幼儿园。
全市各校“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踏上创新、实践、合作、发展之路,打造更新、更美、更高的科学素质教育”为目的,引导全市各校开展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
1. 科普实践活动结合省市和全国性的科普活动,贯穿于全年度。如结合“地球一小时”熄灯节能环保行动在全市范围的开展了“能见蔚蓝”公益海报征集活动,结合全国科普宣传周开展“科学生活-创新圆梦”校园科技节活动,结合全国创新大赛组织“创新-体验-成长”科技创新活动月。在这些科普活动中,我市参与组织的学校都在85%以上,比2014年度提高约15%,其中“地球一小时活动”有110所中小学幼儿园参加,“创新大赛”有125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交了作品。
2. 科技竞赛活动围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参与性。2015年度共围绕创新、模型、电子、机器人等项目组织市级竞赛活动9项,参与竞赛的中小学幼儿园共579所次,合计增加了120所次,学生校园普及率达6万人次以上,比去年增加了20%。如昆山市第二届幼儿园科技竞赛参加单位由2014年的14所增加到30所;在昆山市第11届中小学生科技实践操作比赛和第23届中小学航模比赛中,参加总决赛的学生数均超过千名,由各校报送的材料看,参加校园选拔的学生均超过2万人。
3. 科技活动项目针对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涵盖了绝大数。目前我市各校组织开展了电子(电子制作、电子百拼、比特物联网)、机器人(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结构任务、虚拟机器人、普及机器人)、三模一电(航模、车模、海模、建模)、七巧科技、创新实践(创新大赛、专利申报、小院士评比、金点子创意)、科普剧、科普知识竞赛、环保科技(地球一小时、环保小卫士)等多达二十多个项目,针对不同的学校进行推广普及。
二、围绕品牌科技项目的发展和提高,加强各校科技教育社团建设。
社团活动引领我市科技品牌项目有序发展。
1. 各校注重了社团建设。2015年围绕创新发明、电子物联网、航模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机器人等项目,共有二十多所学校建立了社团,配备或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提高了活动的水平。
2. 市级社团在各级比赛中成绩优异。在市级层面成立了昆山市青少年宫机器人科技社团、航模科技社团、车模科技社团、科技创新社团,代表昆山参加了省市和全国的比赛,其中机器人科技社团获得苏州市和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一等奖,华东地区机器人比赛和全国机器人赛金奖,2015年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金奖和银奖;航模科技社团在全国比赛中获得1金4银2铜以及18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车模科技社团在苏州市和江苏省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在全国比赛中首次获得金牌,另外还获得3个一等奖;科技创新社团有10人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在江苏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比2014年增加1个)、二等奖22项(比2014年增加3个),三等奖12项(比2014年增加6个),苏州市级奖励298项,4幅科学幻想画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三等奖。社团学生的获奖率比去年增加了60%。
三、注重业务能力和团队建设,打造科技教师队伍。
1. 科技教师培训抓严抓实。充分发挥市青少年宫对全市科技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辅导培训功能,打造科技教师的培训基地,围绕专利申报、机器人、电子与物联网、科技模型等项目共组织专题培训14场,培训科技教师达1273人次,5092学时。
2. 组织科技骨干教师社团。以科技创新、航空模型、机器人等项目,成立科技教师社团,组织参与了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终评答辩辅导、VEX机器人世锦赛集训和2015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搭建科技教师锻炼和发展的平台。积极推荐骨干教师在省市乃至全国科技活动中担任评委或裁判。今年共有6名老师在全国科技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专题讲座;20名老师在苏州和江苏省科技模型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7名老师在全国青少年模型比赛中担任裁判长或评委工作,使得青年教师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
四、推进科普阵地建设,特色学校和基地创建稳步发展
1. 积极争取科普活动和科技场馆建设资金。2015年市教育局下拨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广大科技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在市科协年度重大科普活动专项资金中申请到近200万元用于各校科普场馆的建设,建成柏庐实验小学“比特实验室(二期)”、华城美地小学“比特实验室(一期)”、花桥中心校“比特实验室”、大市中小学“物联网实验室”、玉峰实验学校“遥控车辆模型训练场”、一中心小学“电子制作实验室”、裕元实验学校“科普长廊”、青少年宫的“遥控车模体验室”、“VEX机器人工作室”和“航空模型实验室”等青少年科技活动阵地,场馆建设的经费和覆盖学校同样创下了新高。
2. 特色学校和活动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经过精心准备和积极申报,2015年我市新增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所,苏州市级特色学校2所,江苏省科技模型活动基地12个。至此,我市省级特色学校达5所,苏州市级达16所,占全市(参与综合考评)中小学校28%。
另外,在2015年度中还进行了相关的教科研活动,完成了《模块化机器人》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2015版)》编辑,《昆山市校园科普剧》也正在编写中。
由于人手有限,工作水平和能力不足,加上事务繁杂,还有许多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普及的均衡性方面、在竞赛获奖的高尖端方面、在教科研的细致深入方面、在品牌项目的提升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